[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现在的位置是:   新闻中心首页 -> 再生塑料 -> 正文

中国再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状况及发展预测(二)
  2007-3-15 16:57:22
 
  3 中国塑料再生行业基本情况

  3.1 塑料再生企业众多,从业人数庞大,已形成环保型规模产业

  随着塑料大量应用、目前原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塑料再生行业市场逐渐繁华、中小企业如涌泉出现,投资活跃,从以前家庭作坊式回收再生塑料模式正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的纯商业模式转变,并正在发展成为回收加工集群化、市场交易集约化、以完全靠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为导向的环保型产业经济。

  目前,我国塑料再生企业数量1万多家,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北、河南、安徽、辽宁等塑料加工业发达省份。其中浙江余姚、宁波、东阳、慈溪、台州;广东南海、东莞、顺德、汕头;江苏兴化、常州、太仓、连云港、徐州;河北的文安、保定、雄县、玉田;山东莱州、章丘、临沂;河南安阳、长葛、漯河;安徽五河等地的再生塑料回收、加工、经营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年交易额大都在几亿到几十亿元,呈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周边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南京、合肥、西安、太原、昆明、成都、沈阳、乌鲁木齐等各地也有大量类似的加工、交易聚集地。

  从事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及加工的企业和人员数量庞大且稳定增长,主要是以个体户和农民为主,也有一些其他行业投资商。塑料再生行业为农村经济增长、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渠道,为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再生塑料来源

  3.2.1 再生塑料主要指消费后可循环利用的塑料

  再生塑料是依据在其使用寿命结束后仍具有回收利用价值而存在的不同形态的塑料,几乎所有热塑性塑料都具有回收利用价值。在合成树、脂生产过程中、在塑料制品和半成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在塑料物流过程和消费者使用后均产生再生塑料。一般把合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称作消费前塑料;把经过流通、消费、使用后产生的称作消费后塑料。消费前塑料产生量小,品质稳定,再生价值大,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就得到妥善处理,能够完全回用。我们所说的再生塑料一般指消费后失去使用价值的可循环利用的塑料产品,可以再生利用。塑料经过回收、集中、分类、科学合理处置后可以获得再生价值,实现循环利用。进口废塑料中有一部分属国外消费前塑料,品质较好,价值较高,可作为再生原料应鼓励大量进口。

  3.2.2 塑料包装制品是再生塑料的主要来源

  再生塑料来源的大类品种有塑料薄膜(包括塑料包装袋和农膜)、塑料丝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制品、塑料包装箱及容器、电缆包覆料以及各种日用杂品、文体娱乐、卫生保健等日用塑料制品,其中薄膜、泡沫、包装箱及容器、编织、片材等塑料制品主要用于塑料包装。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塑料包装制品(如塑料托盘)、农用塑料制品(如农用塑料节水器材)、装饰装修用塑料制品的报废率也较高。

  塑料包装消费量2004年为634.4万t,2005年超过700万t,据估计至少80%在一年内被废弃,是再生塑料的主要来源。这与国外类似,如2001年英国塑料包装回收量为塑料总回收量的91.2% 。此外还有一些回收价值不大或者回收成本高、处置难度较大的如塑料复合、超薄包装材料、地膜、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但是,像塑料管材管件、异型材、增强防渗漏土工材料(含防水卷材)等结构性塑料建材近些年来使用量增长较大,实际使用寿命较长,目前还不到大量报废期,所以这部分的废弃量并不大。

  3.2.3 家用电器用塑料

  目前电视机社会保有量约为3.5亿台,洗衣机约为1.7亿台,电冰箱约为1.3亿台,电脑1 600万台,家用空调拥有量也很大。这些电器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人家庭的,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将迎来一个家电更新换代的高峰。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体系,大量家用电器超期服役和废旧家用电器任意处置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家电产品按正常的使用寿命10~15年计算,需报废的电视机平均每年500万台以上,洗衣机平均每年500万台,电冰箱每年约400万台,就此我国每年将淘汰1 500多万台废旧家电。近年来,电子通讯器材如电脑、手机、VCD、DVD、唱片、光盘等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每年报废数量急剧上升,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塑料是家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表4的比例推算,每年由此产生的可再生塑料至少为15万t,如果再考虑到报废电子通讯器材的可再生塑料量,该数字约20多万吨。这些再生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ABS等,回收再利用价值较大;而一些热固性塑料、发泡聚氨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则相对难以回收,详情参见表5。

  废旧家电再生过程中合理处置再生塑料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同的家电产品中所配套的塑料种类不尽相同,同一产品由于厂家不同所用塑料种类也不尽相同,有时塑料种类相同而所使用的添加剂、功能母料或者配方不同,这就给家电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造成一定难度,须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有效地回收利用,使其尽可能减少环境压力和能源浪费。

  3.2.4 电子电器配套用塑料配件

  电子电器配套塑料配件用量已达100多万吨,在工业配套、信息、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产品更新换代很快。随着这类产品逐渐进入大量报废期,成为废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3.2.5 汽车用塑料

  采用塑料制造汽车部件的最大好处是减轻了汽车重量,节省了成本和工序,提高了汽车某些性能,发达国家汽车用塑料平均已超过100 kg,汽车报废将带来车用塑料资源再生利用和对环境合理处理问题。

  据汽车界权威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570万辆,2006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650万辆。我国汽车塑料平均使用量达70 ,年消费40多万吨。汽车用塑料品种有:PVC、PP、PE、PU、ABS、PA、POM等。随着汽车报废量逐年增加,车用塑料和家电及电子电器塑料量一样稳步增加,其回收再生利用一样成为废塑料来源的重点,处理原则类似。到2010年,我国的汽车塑料需用量将达80万吨左右。因此,对报废汽车塑料件的回收、再生利用来说任务将越来越艰巨。

  目前在国外已开始倡导材料综合应用的观念,充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并将其应用于汽车塑料材料的设计与生产实践中。日本及欧洲各国在几年前已分别提出了对汽车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要求,并规定了具体的年限。由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包括塑料在内的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日本规定汽车用塑料的回收率2000年要达到85% ,2006年达到90%,20t5年达到95% 。目前,汽车废旧塑料的回收、再生与利用技术,在国外已成为一个热点并逐步形成为一个新兴产业。3.3 进口再生塑料的状况及特点

  全球性的资源、能源紧缺形势正在促进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其回收成本远比开发原生资源或能源低,在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收益来源。目前中国大量进口境外再生塑料,其市场需求正在影响全球塑料再生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而也说明我国自有再生资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国际市场有益的补充。进口再生塑料是我国塑料原料紧缺状况下的重要补充,能够缓减大量进口原材料的压力,调节市场供求;也将促进国内塑料再生利用市场繁荣和技术进步。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我国对进口再生塑料市场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将对开拓再生塑料应用领域、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与国内回收的再生塑料相比,进口再生塑料有着明显优势。

  (一)来源广泛,数量大,边角料、次品比例较高;

  (二)供应渠道相对稳定;

   (三)预处理好,比较干净;

  (四)品质较好,价值较高。

  近年来,国内对塑料制品的需求稳步增长,进口再生塑料规模不断扩大(见表6)。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国再生塑料的进口量达到495.7万t,比上年增长了21% ,是2002年进口量的2倍多;价值1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8% 。主要有以特点:

  (1)进口均价逐年明显攀升。受国际原油价格高升、国内需求增长带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再生塑料进口价格不断攀升,2005年进口平均价格达到389.1美元/t,比2002年进口均价增长76.8% 。

  (2)私营企业占据进口的主导地位。2005年私营企业进口废塑料331万t,增长66.9% ,占进口总量的2/3以上。外商投资企业进口63.8万t,增长30.6% ;国有、集体企业分别进口81.4万t、l9.5万t,分别下降34.9%和47.9% 。

  (3)我国香港是再生塑料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来自欧盟的进口规模增速快。2005年来自我国香港的进口再生塑料178.1万t,增长5.1% ,占进口总量的35.9% ;来自欧盟进口88.7万t,激增65.4% ,其中来自德国进口49.5万t,增长1.3倍;来自我国台湾地区进口45.8万t,下降2.3% 。

  进口再生塑料可有效缓解资源供给矛盾,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是进口再生塑料会引发多方面问题:

  首先,“洋垃圾”的进口风险不断加大。发达国家对垃圾尤其是废旧塑料处理的要求很严格,不能重新使用的废塑料都必须焚烧处理,而且要收取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随着我国塑料再生产业的兴起,国外有些不法商人借我国再生塑料需求旺盛之机,将一些不易处理加工或无法重新利用的废塑料垃圾以次充好出口到中国,这样不仅可以省去在本国的垃圾处理费用,还可以赚取相当的利润。“洋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国内的环境,同时也给国内塑料再生产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其次,不合规范要求的废塑料再生过程对国内环境和公共健康构成危害。塑料加工行业以小作坊居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这种作坊式的工厂,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条件,产生的废水、杂质和剩余废料在一般情况下未经处理就被直接排放、焚烧或随意丢弃,会对国内公共环境和人们健康构成危害。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清洗废塑料时使用工业烧碱和各种洗涤剂,此清洗后的废水如果不加处理排放会严重污染当地生态环境。

  再次,废塑料的进口市场混乱。国家要求进口废塑料的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环保治理能力,在获得环保总局核发的《进El废物批准证书》后才可进El。但目前有些企业使用《证书》不规范,存在倒卖、非法转让等现象;还有部分企业进口后将废塑料直接倒卖获取利润。这样相当比例的进El废塑料流人了并不具备再生加工资格的小作坊式企业,引发环保等问题。

  3.4 再生塑料社会拥有量及回收率

  国内除包装外塑料制品的报废高峰期还未到来,但是随着多年消费后塑料的累积,国内废弃塑料量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不断丰富,浪费丢弃现象渐入耳目,因此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凸现出来。但是不可否认,垃圾中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钢铁、塑料、纸等再生资源绝大部分被回收利用。而这种回收现在已成为一个大的产业,从业人数众多,不仅解决了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社会问题,而且在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方面为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稳定发展战略做出巨大贡献,符合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及政策。

  依据2004、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并假设考虑了非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和历年废弃塑料累计量等影响因素,若按表7推测的废弃比例推算,废弃塑料产生量2004年约为787.3万t,2005年约为960.8万t。再加上进El的再生塑料量(见表6),据我们保守估计2004年国内再生塑料社会拥有量约1 196.9多万吨,2005年约1 456.5万t。这些再生塑料的存放、运输、加工应用以及后序处理如果管理不好,势必给环境带来压力。

  以2004年塑料原料消费情况我们还可以作如下分析:2004年中国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为3 8l3.3万t,其中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为2 954.2万t;塑料制品出口量为1 078.43多万t,进口量为178.13万t,即五大通用塑料的国内实际消费量为2 053.9万t,再加上当年进口再生塑料409.6万t,即可认为2004年国内塑料实际消费量约2 459.5万t,依此2005年约2 658.9万t。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历年来行业基本信息和业内有关专家预测分析并参考历年塑料包装制品产量,我们测算2000年塑料回收量约200万t,2005年约600万t;近几年国内塑料回收量对塑料实际消费量的回收率应为20%左右(见表8)。

  由于“十五”期间塑料消费量以高于10% 的平均增幅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塑料消费量增长趋势可能放缓,增速可能为5% ~8% ;国内实际消费量在制品出口大幅增长下而稳定小幅增长;塑料回收量增长应高于实际消费量的增长;回收率虽然是增长趋势,但是相关影响因素并不稳定,增幅并不确定。据我们预测,如果国内塑料实际消费量2005—2010年以8% 增长、2010—2015年以5%增长,到2010年塑料回收量将超过1000万吨t,回收率在25%左右。

  3.5 再生塑料首选的处置方式是物理机械式回收

  热塑性塑料由于它具有可塑性和能重复利用的特点,其循环利用能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环境保护。中国再生塑料的回收利用处置方式主要是物理机械式回收再利用,即经回收、集中后进行分类、清洗净化、粉碎或造粒处理后,作为初级原料循环使用。

  目前在全球,塑料再生利用仍以物理机械式回收为主,也是首选方式。这种回收方式不仅使再生塑料有效地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再生和对环境无害处置,还可以经过改性技术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拓展其应用途径。再生塑料的质量决定了塑料能够被再生料替代的程度,“高质量”的再生塑料能够在同类型的应用中充分被再利用,“低质量”的再生塑料只能被“低级回收”应用到相应的产品中去。

  但是,对于目前塑料原料多品种属性和性能多样化的现实,例如首先是塑料专用料品种增多;其次是为了让塑料有更高的使用要求、增加其使用用途而使塑料制品复合化和功能化;第三是塑料的交联固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塑料制品回收利用难度增大。所以塑料制品的原料身份标识显得很重要,建议强制推行塑料回收标志与标识国家标准,加强塑料再生技术管理工作。

  再生塑料制品要想取得理想的回收效果,就必须对其再生塑料材料进行鉴别分类,如果是复合材料的还要进行分离。随着功能性塑料日渐增加,采取新型回收处理方式和技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让人们都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采取物理机械式回收再利用塑料是行之有效的首要的处置方式。

  此外,化学和能量回收的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

  3.6 塑料再生产业化进展

  再生塑料技术主要是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有效回收率,增强再生塑料物理性能和拓宽其应用领域。随着地球能源、资源日益紧张,人们积极开发化学、能量回收创新技术会加速化学、能量回收的步伐,是对物理回收的重要补充。塑木复合材料、PET瓶的回收技术在我国已经成熟,产业化发展前景看好。

  3.6.1 塑木复合材料技术及产业化发展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使用新木材的呼声Et趋高涨,由木粉和其他天然纤维与塑料构成的塑木复合材料(WPC)不仅在环保、再生利用方面存在优势,并且作为一种具有新特性的新型材料而备受人们关注,可代替木材、钢材、塑料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据美国PricipiaPartmers咨询公司2003研究报告称,欧洲、北美是目前世界上塑木材料市场最大的地区,约为60万t,其中北美市场约占85% ,美国在开发和应用上走在最前列。还预测2010年之前欧洲、北美地区塑木复合材料将分别以14%和18%的年增长幅度继续增长。在亚洲,特别是日本,塑木复合材料应用需求也正在不断增长。

  由于经济和加工工艺的原因,目前用量较大的是聚烯烃再生塑料及其复合物。塑木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护墙板、隔板、装饰板、建筑模板、高速公路噪音隔板、海边路板、码头站台板、铁路枕木、包装和物流用组合托盘、仓储架、栅栏、楼梯扶手、户外露台等,广泛应用于运输、建筑、公共设施等。塑木复合材料集木材和塑料的优点于一身,不仅有像天然木材那样的外观,而且克服了其不足之处,具有防腐、防潮、防虫蛀、尺寸稳定性高、不开裂、不翘曲等优点,比纯塑料硬度高,又有类似木材的加工性,可进行切割、粘结、用钉子或螺栓固定连接,可涂漆,也由于其优良的性价比,是环保理念的载体,使得人们热衷于其广泛使用,前景非常广阔。

  3.6.2 PET瓶回收利用技术进展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热塑性聚酯,在包装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球每年用于饮料瓶的PET消费量为i 000多万吨,其产量和消费量以逐年10% ~19% 的速度增长;我国聚酯瓶消费量2004年为140万t,2005年将达175万t,据估计其回收率至少在90% 以上。

  目前,PET瓶的回收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主要有物理机械式回收法和化学回收法。物理机械式回收法有分选、清洗、粉碎、干燥、造粒等工艺,机械回收的PET绝大多数用于生产纤维,也有一些直接用于塑料加工,包括用其生产非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化学回收是在机械回收的基础上将干净得PET醇解、碱解或水解等,用于再聚合或其它产品的生产。

  PET再生过程中由于残留水分会引起回收PET热解和水解,导致其分子量降低和特性黏度下降问题,经过改性再生PET可以得到与原生料相近的性能。PET瓶回收后采取固相缩聚技术还可以得到再用于灌装饮料的瓶级料。(待续)

责任编辑: 来源:中国包装网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塑料商务网证实,仅供参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评论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中国再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状况及发展预测(一)   2007-03-15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再生塑料购买国   2007-01-22
·汕头召开“首届全国再生塑料市场高峰论坛”   2006-10-26
·全国再生塑料市场高峰论坛将在汕举行   2006-10-16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忘记密码? 还没有注册?
标题: *
内容: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