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70%以上的玩具是由中国的工厂制造的,为此欧美国家的最高玩具安全监管机构在近期举办的香港玩具展上传达了一个消息——近来对玩具安全的重视应当一直保持下去。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主席Inez Moore Tenenbaum在1月12日召开的香港玩具展相关论坛上说,美国在2008年出台的严格的新法似乎有力地提高了玩具安全性,全球召回数从2008年的162起下降至去年的41起。
美国的这则新法对邻苯二甲酸酯在某些塑料玩具中的使用做出了限制,该立法是对欧盟去年重新编写且将从2011年生效的新安全法则做出的响应。其他国家也在2007年出现大范围的玩具召回后进一步严格了相关立法。
Tenenbaum说,今后各国政府仍不能松懈对玩具安全的重视。她说,比如关于有些中国的玩具首饰生产商现正把镉作为廉价的铅替代品的报道令人担忧,这表明了政府继续加强安全举措的必要性。
对部分中国玩具生产商来说,这些新法的出台意味着在经济利益上的极大打击,特别是在眼下市场持续疲软的时候。
举例来说,香港注塑商历奇恩信有限公司称,在美国出台新法后,致使该公司对产品测试的支出增加了一倍以上,现约占到玩具价格的5%。
这家在广东深圳生产科教玩具的企业称,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消费减退,这些增加的开支无法被转嫁出去。
在1月11日-14日举行的本届玩具展上,历奇恩信总经理黄广忠在公司展台上接受采访时说,他对加强玩具安全表示支持。但他说,虽然他的公司规模不大,但从未发生过召回事件,他们始终密切关注着产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大陆工厂进行注塑生产的香港大型玩具生产商镇泰有限公司的一位管理者说,由于规模庞大的玩具行业过分关注成本削减,迫使玩具企业只能走捷径。
镇泰董事长黄铁城说:“当企业高层提出减本增效的要求时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走捷径现象,这时候安全的重要性就会被效益所取代。”
黄铁城也是香港贸易发展局玩具业咨询委员会的主席,他在1999年-2006年间曾任亚洲玩具工业委员会主席。
欧委会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最高监管机构说,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已表明,日益严重的玩具与消费品安全已不是单个政府能够独立解决的了。
欧盟的消费者保护专员MeglenaKuneva说:“仅在国家甚至区域层面开展执法已经不再行之有效了。”
Kuneva说,全球各国的玩具监管机构—包括中国在内—已开始更密切地携手合作,她呼吁在市场监督方面应有“阶跃变化”,并加强政府间的信息共享。
她说,比如欧美国家的监管机构计划就即将展开的产品召回之信息共享签署正式协定,同时还应进一步统一不同的全球安全标准,其中包括测试方法。
参与本次论坛的部分行业参与者—包括美国玩具生产商HasbroInc.公司—对各国政府订立通用的安全标准,或至少设法减少各国标准间的差异这些建议表示欢迎。
出席会议的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官员说,他们对此持支持态度,在他们目前的玩具安全重点中就包括检查镉之类的重金属替代品、化学暴露、窒息危险、窒息点和锐利尖点。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官员表示,他们体谅此类部分问题对制造商带来的复杂性,因此在上月决定推迟实施新法的部分规定,同时向全球更多有能力根据新标准评估玩具安全的测试实验室授予了认证。
但美国政府的重点仍放在塑料玩具添加剂的风险上。比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上月召集了一个科学家小组会议,专门探讨了三种特定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安全性,这三种化学品在2008年出台的安全法禁用另三种邻苯二甲酸酯后被用在某些乙烯基玩具中。
另一位大会发言者也提出,在提高产品安全上的压力还将来自零售商,他说,相比政府,零售商对消费者安全忧患的响应速度更快。
美国零售企业ToysRUs,Inc.公司董事长GeraldStorch说,由于收到的消费者投诉日渐增多,他的公司在2008年就停售了含双酚A的塑料制品,而当时美国还未明令禁用双酚A(BPA)。
虽然他承认BPA在安全性上的科学问题还未有定论,但他称,该公司并不希望介入这场争论中。
他说:“许多监管机构仍在宣称BPA是安全的,但消费者对此的担忧与日俱增。解决科学问题不是我们的能力范畴,但客户们忧心忡忡,这令我们把握不定,所以索性撤掉了这种产品。”
Storch说,ToysRU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玩具零售商,在全球34个国家设有1500多家分店,该公司订立的内部安全标准比其经营业务的部分国家的政府标准更为严格。他举例说道,在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之前,该公司就摈弃了一些他们认为可能出问题的婴儿床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