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三大能源机构在最新发布的月报报告上相继对2010年原油消费做出预测——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2010年世界石油日均需求8518万桶,比2009年的日均需求量增长1.3%;预计2010年非OECD国家石油日需求量将增长105万桶,OECD国家石油日需求量将微幅增长1万桶;预计中国石油日需求量增至863万桶,增幅为5%,与2009年一致。
国际能源署:预计2010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为8630万桶,比2009年的日均需求量增长140万桶,增长幅度1.7%。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特别是中国。
欧佩克:预计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每天将增加80万桶,随着经济的恢复,经合组织国家的需求降幅将收窄,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日均需求量预计将增加100万桶。
自2003年我国原油需求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油品消费国以来,我国原油消耗量逐年攀升,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金融危机之前,“金砖四国”是原油需求增加量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尤为突出。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原油需求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如果需求增加,大致会增加到何种程度?2010年我国原油需求量增加又对全球需求有何影响?
美国原油需求占比最大的是交通和工业,我国未来的需求结构很有可能是同样的格局。2007年,我国工业用油占比为41%,交通为34%,其他包括生活消费、服务业在内的行业共占比25%。
受到我国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带来的影响,汽车业成为2009年我国的消费热点,汽车销量大增,汽车的高销量必然会导致交通用油量的大增。运用数学模型,对有限的数据源进行统计,可以得出我国公路里程与原油消费的相关度为0.91,原油加工量和汽车销量的相关度为0.94,属于高度相关。我国商务部近期发布报告称,2010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将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各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等。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较2008年全年增长了45.47%,保守估计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幅会达到45%,相应的公路里程也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属于重工业的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以及以农产品为主的轻工业和非农轻工业,共同组成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这些行业的运行都离不开能源的供应。从我国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走势看,自2005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基本稳定在12%左右。照此速度计算,并参照2010年宏观经济走势,我国2010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在15%左右。
基于以下几个条件,我们从行业消费角度对2010年我国原油需求进行推算:交通和工业占原油消费的比重沿用2007年34%和41%的比例;交通和工业用油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行业指标完全反映了行业的用油状况;2008年我国日均消费原油799.9万桶。
基于下述几种情景,我们从GDP角度对2010年我国的原油消费量进行预测。
第一,我国单位GDP耗油增速为0,单位GDP耗油量维持不变,即我国整体能源效率维持在2008年的水平。
第二,我国单位GDP耗油增速在2008年的速度基础上增加,即我国整体能源效率以18.13%的水平递增。
第三,考虑到能源效率速度提高需要先进科技的配合,而科研的开发一朝一夕很难有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将2009年单位GDP耗油增速测算为5%,2010年预估为10%。
上述三种情景,第一种能耗效率0增长,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政策,尤其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国势必会逐步推进高能效技术的应用;第二种能效增长速度过快,当前科技研发速度很有可能无法达到;只有第三种相对符合实际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2010年我国的原油消费量进行大致预测。通过对比,我们认为,采用GDP能耗和能效增长的情景分析的预测值8377千桶/日,更为可信。
|